電話:00852-93472453
宣传册节气时刻表
欢迎加入中国易经研究学会

中医五行说-周易学习

来源:易经研究学会     时间:2019-03-22 10:58:10 点击: 【字体: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吕氏春秋》的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为脾、肺、心、肝、肾,仅肾相应. 五行学说是朴素的系统论:

     1 、整体观念: 由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

     2、 认识各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联系方式和结构关系,才能把握系统的整体.

     3 、整体系统的存在不能脱离一定的周围环境及 动态平衡. 五行学说的整体观: 五行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五运)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篇》: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於五, 人亦应之. 《素问 天元纪大论》: 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的属性 :

    1、木的特性:生发、条达.凡具有 (曲直) 生长、升发、条畅、舒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木.

    2、火的特性:(炎上) 炎热、向上.凡具有温热、 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火.

    3、土的特性稼穑) 长养、化育.凡具有生化、养育、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土

    4、金的特性:(从革) 清肃、敛降.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金

    5、水的特性:(润下) 滋润、下行.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水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一) 归类方法:

    1、取象比类:日出东方,与木相似; 南方炎热,与火相似; 中原肥沃,与土相似; 日落於西,与金相似; 北方寒冷,与水相似.

    2、推演络绎:肝属木,故胆, 筋,爪, 目均属木.

     对事物的五行归类:

    (二) 五行 五畜 五谷 五臭 木 鸡 麦 矂 ;火羊 黍 焦 ;土 牛 稷 香 ;金 马 稻 腥 ;水 猪 豆 腐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1、五行的相生(母子关系):相生:某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叫相生.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六微旨大论: 君火之右, 退行一步, 相火治之; 复行一步, 土气治之; 复行一步, 金气治之; 复行一步, 水气治之; 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 复行一步, 君火治之.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按此次序永恒运动, 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2、五行的相克(相胜关系)相克:某事物对另一事物有制约、克服和抑制的作用叫相克.五行相克顺序是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能克土,而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滋养火,使火正常生化. 《宝命全形论》: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 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 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 土胜水-五行相互克制的规律。


    3、五行的制化 :制:制约,克制化:化生,变化五行系统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叫做制化调节. 这种调节是双向的,保证了人体的协调平衡和自然的生态平衡. 根据五行学说,单从某一行,或仅认识某二行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全面研究事物包括的五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体现了从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想. 中医认为:凡具有相同五行结构的不同事物之间,会发生相通的联系.如《至真要大论》:五味入胃------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 入肾既不同行,又不同类的事物,也会发生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藏气法时论》: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 即:"邪气之客於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以胜相加:如风淫伤脾,火淫伤肺. 至其所生而愈: 如肝病可愈於夏,因木生火. 至其所不胜而甚: 如肝病可甚於秋,因金克木. 至其於所生而持: 如肝病可稳定於冬, 因水生木. 自得其位而起: 如肝病可渐愈於春, 因木气自旺.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整体观的重要方面. 五行结构的动态平衡: 《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六节藏象论》:五运之始,如环无端. 《灵枢 营卫生成篇》: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营气篇》: 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循环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通法则. 《类经图翼》: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 亢则害, 承乃治. 五行的胜覆调节: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调节作用,使人体恢复平衡,叫胜覆调节. 五行的生克,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太过或不及的情况,使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出现相乘,相侮的反常情况。


    (四)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1 五行相乘:乘,凌也,即欺侮. 某行对所胜行的过度克制.

     1)太过:如木气过盛--木乘土.

     2)不及:如土气不足--土虚木乘. 相克:生理现象相乘:病理现象 相乘:即相克太过.产生原因有两个: 其一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不足,则木乘土. 其二乘袭者亢极,不受其它制约,强袭应制之行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强力制土,使土气 受损.

     2 五行相侮:侮,即欺凌.某行对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反侮) 相乘相侮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太过:某行过强,反向克制原来克它的行. 如木反侮金.

     2)不及:某行过弱,受所胜行的反克. 如土侮木. 《六节藏象论》: 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 《五运行大论》: 气有馀,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 胜,轻而侮之. 以火为例 乘所胜:火气太过,过分克金. 侮所不胜: 火气太过, 反过来侮克己之水. 所不胜乘之: 火气不及,则水来乘火. 己所胜轻而侮之:火气不及, 金要反过来侮火. 所生受病:火气不及,受火所生的土也要发生病变. 凡由太过,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为"胜气"。


     《至真要大论》: 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即胜气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 去,称为"复气". 《 五常政大论》:不恒其德, 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 德,指五行正常的功能属性. 五行中如出现太过而乘袭己所胜者,胜己者必来报复,使之平复.当太过之气恢复正常,所胜者与被胜者就会协调而同化. 《气交变大论》: 胜负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 其动而复之耳. 《五常政大论》: 微者复微, 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即报复的轻重,由过度克伐的大小而定.胜气重, 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这是五行运动的一条法则.气交变大论云: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胜复调节的意义是恢复平衡. 火气太过,过分克金,则金气偏衰不能制木,引起木气偏胜而加剧克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克水之力,於是水便旺盛,将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恢复正常. 火气不足,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起金气偏盛. 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无以制土,从而引发土气胜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量减弱,使不足的火气得以恢复. 五行包括两套自行调节机制,一为正常的相生相胜,一为反常的胜之与复。


     3、 五行母子相及:即连累 母病及子: 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 乾枯.结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 子病及母: 如火太旺,导致木不足;木 不足则生火无力,火势亦衰.结果是子耗母太过,母子皆不足.。


    相生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五行生克引起的病变

     1、相生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2)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2、乘侮关系传变:

     1)相乘传变––相克太过,如木亢乘土.

     2)相侮传变––反克为害,如木火刑金.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 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道以助肾水,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相克 = 制化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1) 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

    2)相侮: (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用於疾病的诊断

    1、 指导四诊: 面青,喜酸,脉弦----肝病. 面赤,口苦,脉洪数----心火亢盛. 脾虚病人的面色青, 为木乘土. 心病病人的面色黑, 为水乘火.

    2、 推断病情1)主色(五脏本色)胜客色(应时之色),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病为顺,色脉相符为顺,色脉不相符为逆。


   (四)用於疾病的治疗

    1、 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的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补肝. 赤色,苦味的药入心,如朱砂色赤入心,镇心安神;黄连味苦入心,泻心火. 黄色,甜味的药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补脾气. 白色,辛味的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热. 黑色,咸味的药入肾,如生地色黑,滋养肾阴.

    2、 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3、 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 补母:如肝阴不足可补肾. 泻子:如肝火盛可泻心火。 确定治法: 如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通过健脾来补肺气金水相生--补肺(或肾)阴以滋肾阴(或肺).


    2)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木旺乘土:治宜疏肝.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中医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从“五方说”和“五材说”等演化而来。“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五行中每一行代表一种功能属性,它们之间具有生克和制化的关系,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五行整体获得动态平衡,从而维持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来认识人体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五行学说贯穿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即是指五种物质,“行”是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一) 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是焚烧,热烈之义;“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向上的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4、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从”,由也,说明金的来源;“革”,即变革,即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因而引申为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润”,即潮湿、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滋润下行的特点。故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二)对事物的五行归类   

   (三)五行的相互关系 五行的相互关系,最基本的是相生与相克关系。相生,就是五行中的某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就是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的克制、制约的关系,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与相克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的基本关系,每一行都受到另一行的资生、助长,又受到另一行的克制、制约。  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均为五行之间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可由五行中任何一行的“太过”或“不及”而引起。相乘是按五行之间递相克制的次序出现,相侮则是逆着五行相克的次序而出现的反克现象。相乘、相侮可同时出现。    


   (一)自然界与五行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归纳五行。如春季春风盛行,万物萌生,与木性相同;夏季气候炎热,如同播火,万物茂盛,与火性相类;长夏之时,暑热多湿,正是万物果食生长的时期,与土性相应;秋季秋风萧瑟,万物凋蔽,与金性相似;冬季冷气袭人,冰封大地,万物蜇藏与水性相合。  


   (二)人体与五行  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的统一整体,五脏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分别具有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似的属性。木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火具有温热向上的特性,心阳具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至于其中相互生克乘侮的关系,主要是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如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肾精可以化生肝血,即肾水滋养肝木;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以充养肺脏,布敷周身,以培土生金。人体脏腑之间协调平衡,就是通过五行机制达到的。 

   (三)天人相应与五行  天人相应的关系就是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五行相通关系,即“同气相求”。就四时来讲,春属木,肝也属木,所以春季木气升发,肝的生理功能就较旺盛,一些慢性肝病在春季容易缓解;从精神养生角度来讲,应宜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充满信心,而应避免过怒、忧愁,以免损害肝的疏通、条达功能。总之四时季节与五脏生理功能是相应的,要顺应四时的更替而调养五脏,防范于未然。  还有,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与五脏之气相合。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但如五味不均,偏嗜太过,可引起脏腑气血失和,带来各种疾病。如过食咸味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过食苦味,会耗伤肺津以致皮肤枯槁,毛发脱落等。  


  (四)五行学说指导医学应用  五行关系对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对于慢性虚弱性肺系疾病,可以采用补益脾气的方法达到滋养肺金的目的,即培土生金法;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肝血不足时可采用滋补肾阴的方法达到滋养肝木,即滋水涵木法等。  综上所述,五行学说着重以“五”为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在医学领域中非常强调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综合运用,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无限极中草药保健品配伍规律的重要指导思想。


易经培训
中国易经研究学会免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