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0852-93472453
宣传册节气时刻表
欢迎加入中国易经研究学会

二十世纪西方对《易经》的研究

来源:安阳日报     时间:2016-10-28 02:33:21 点击: 【字体:

《易经》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奇书宝典。自十七世纪传入西方国家之后,逐渐走向了世界各地。二十世纪,西方世界已经逐步形成了研究《易经》的热潮。


    二十世纪初,在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对《易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英国从事外交事务的汉学家翟理思,著了两部研究《易经》的书,即《来自中国的神奇传说》和《占卜概观》。他从图形、结构、卦象方面,对《易经》卦意进行了具体阐解。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本土运用了近代科学的多种方法重新阐释易理。本土易“古史辩”派的顾吉刚、李镜池从社会史学的角度来研究易学的学术成果,被英国汉学家魏莱(英国研究中国美术史和思想史的专家)所响应。魏莱撰写的《易经》论文,叫《变化之书》,发表在《远东考古博物院汇刊》。文中对《易经》中难解的、有歧义的卦爻辞作了注解和翻译。
 
    三十年代中期,一些中国学者直接用英文撰写易学著作及《易经》英译本,对西方易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沈仲涛是首创者之一,他的几部英文易学著作——《易经的符号》《易经汉英对照本》(经、传两部分合并英译)在西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有中国学者杭新斋、薛子潜、丁超五等人,同沈仲涛一样从现代自然科学的立场阐释易学思想,向西方国家传播。
 
    二十世纪上半叶仍有不少英国学者尝试《易经》英译,如米尔斯的《易经》英译,附在他所作的《创造力》中,其用意是将《易经》作为阐述创造问题的一个实例。上世纪后半叶,英国的学者圈对《易经》的一些基本观念,如阴阳、五行、太极、占卜,已有广泛了解。英国学者汤因比到过中国,他喜欢易学,在他写的《历史研究》中,对“阴阳”概念作为历史哲学观念加以阐述应用,他还用阴阳概念、神话故事的结构及寓意,进一步解说了某些历史民族的文明起源。
 
    二十世纪以来,德国学者为确立《易经》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促进易学研究国际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人物卫礼贤首先向西方提供了《易经》德文译本,他在旅居青岛时,在中国劳乃宣的帮助下,花费十年时间翻译而成,其译本于1924年在德国耶拿出版,受到西方国家高度评价。接着卫礼贤又发表了《变易与交感》《易经的艺术精神》《死亡与更新》《对立和统一》《变中之常》等一系列研究和阐释《易经》的文章。之后,世界心理学家荣格将卫礼贤的德译本又翻译成英译本,在半个世纪里发行了100万册。瑞士作家黑塞曾为卫礼贤的德译本《易经》写了评论文章,他创作的小说《玻璃珠游记》,其构思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八十年代,国际易学研究体现了一个重要动向,就是《易经》研究与现代世界主流学术和文化相沟通。其突出表现:一是易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相结合;二是易学的观念进入当代人类的实践性领域。如美国物理学家弗里乔夫·卡普拉所著的《物理学之道》,有不少论点论述了《易经》对于理解与解决现代物理学某些关键性问题及难题的意义。而早在七十年代之后,还出现多种论述《易经》科学意义的专著,如葛文达的《易经的内在结构——转化之书》和M·许勃格的《生命的密匙——遗传密码中的“易经”宇宙形式》。美国华裔哲学家成中英教授,也发表了一系列《易经》学术演讲和论著,表明了东西方都认为《易经》对现代世界仍然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从而萌发了易学与世界主流学术思潮相结合的趋势,产生了“哲学易”“科学易”“艺术易”“管理易”“文史易”等多种学术的阐释。
 

    总之,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世界对《易经》的研究仍在一些学者(汉学家)的小圈子里。而到了下半叶,《易经》在西方的传播就逐渐普及了,学术圈扩展了,有不少科学家、哲学家注重对《易经》意义和价值进行解说和发挥,形成了一种新的易学文化思潮。


TAG: 易经 世纪
易经培训
中国易经研究学会免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