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0852-93472453
宣传册节气时刻表
欢迎加入中国易经研究学会

王建民—说“和”

时间:2015-12-14 11:38:17 点击: 【字体:

黑龙江会员:王建民


  题记

  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


  和”


  目前,已有1000所“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和谐”的中国理念正在世界广泛传播,特别是在举世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访美、访英等一系列活动中的讲话,及“一带一路”等重大举措,“和谐“的中国强音,响彻世界上空,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同。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那就是“和“字,众所周知,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崇尚和谐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彖传》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里的“和“,即是阴阳之和;纯阳不生,纯阴不长,阴阳和而万物生。”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天地自然为模本的《周易》六十四卦,就是以象征纯阳的乾卦和象征纯阴的坤卦为开端的,其余六十二卦皆是阴阳交合的产物。由此发端,开启了中华民族“和谐”思想的滥觞。崇尚和谐的思想观念,为历代的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这种文化基因世代相传,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上古经典,到诸子百家;从四书五经,到“三、百、千“等启蒙典籍,整个“经史子集”无不闪耀着“和谐”思想的灿烂光辉。


  诸如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的”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咸》卦的”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国语》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吕氏春秋》的”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淮南子》的”天地之气,莫大于和“,”阴阳和,而万物生矣“;王夫之的”同而异则为和“,”土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等等,不一而足。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基石,都是将修身和济世作为终极目标的,而“和谐”思想是三宗的共同理念;如儒家的“仁者爱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家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大慈大悲”、“普度众生”;道家的““圣人处无为之事”、“无为而无不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等等。


  儒家推崇“正心”,达到“治世“;释家讲究“明心”, 达到”治心“;道家追求“炼心”,达到”治身“;其目的都是在探寻人类的起源,研究人类的现在,规划人类的未来,彰显其对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终极关怀;三教由里到外,无不隠显着“和谐”理念的内涵。


  少林寺有一个供奉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对联写的很妙:“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九流同源、三教一体“,少室山还有一幅对联:”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儒、释、道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儒释道三大教的并立、相融和共存,正是“和谐”理念的伟大硕果,这在其他国度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在中国“和谐”的国度里,才会出现吧。


  和谐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践行在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和谐”的历史;在践行和谐理念的历史长河中,越来越凸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恒常价值。


  诸如为政之道,崇尚”政通人和”;定国之道,崇尚“内和而外安”;兴国之道,崇尚“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用兵之道,崇尚“内和而外威”,“不战而屈人之兵”; 国防之道,崇尚防守,“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汉字“武”,绝不是日本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意思,而是“止戈为武”,隐显“和平”内涵,君不见万里长城的每一块砖,不都分明写着“和”字吗?邻里之道,崇尚“睦邻友好”“和睦相处”; 邦交之道,崇尚“和平共处”、“和谐万邦”;交际之道,崇尚“礼之用,和为贵”;齐家之道,崇尚“家和万事兴”;君子之道,崇尚“和而不同”、“和则两利“;夫妻之道,崇尚“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和和美美、百年好合”; 情感之道,崇尚“情投意合”“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长寿之道,崇尚“和者延年”;伦理之道,崇尚“君臣之和、将相之和、父子之和、兄弟之和、夫妻之和”;君臣之道,崇尚“和羹“、”上和下睦“;朋友之道,崇尚“志同道合”;养生之道,崇尚“天人之和”、“人和乃生、不和不生”“身心之和”;理财之道,崇尚“和气生财”;共事之道,崇尚“和舟共济“;待人之道,崇尚”和颜悦色、一团和气“。民族关系,崇尚“亲善和谐”、“和如一家”;经济关系,崇尚“互惠、互利、双赢“;人际关系,崇尚“仁者爱人”、“和以处众”;处理问题,崇尚“心平气和”;中医学,讲究“阴阳和合”则身体健康;崇尚预防“不治已病治未病“,身体有病是“违和”之故;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尚“天人合一”、“和谐共存”,即使是帝王打猎,也要三面包围,网开一面,不忍杀绝(“王用三驱,失前禽”),天启人智,效法自然宽和精神;节日喜事,崇尚“气氛祥和”;审美观念,崇尚“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天地之道而美于合”;园林建筑,崇尚“天人之和“、”自然天成”、“天然图画”、“天然成趣”;风水学,崇尚“明暗之和”、“阴阳之和”、“山水之和“;命理学,讲究八字平衡,顺和;郎才女貌称为“天作之和”;化解矛盾,叫“和解“、“说和”;媾和而结的婚姻叫”和亲“;演唱艺术讲究”和声“、”天籁之音“;演奏艺术讲究”和弦“、“和鸣”、“天籁之声”;中国画、书法、围棋,无不体现“阴阳之和”。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融和,僧人称为“和尚“(即以“和”为“尚”);合掌做礼称为”和南“;僧团生活之准则叫”六合敬“(即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又称为”六和合“)。


  皇宫建筑更崇尚和谐: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分别以《易经》中“乾”“坤”两个卦命名;乾为天、为阳,为刚健;坤为地,为阴、为柔顺;在六画卦中,以内外卦而言,由内而外曰“往”,由外而内曰“来”,“小往大来”;乾清宫在南,为下;坤宁宫在北,为上;地上天下,坤上乾下;正是“地天泰”之卦象,泰卦的卦辞曰“小往大来,吉亨”。“天地交,谓之泰”,意即阳气轻盈上升,阴气重浊下降,阴阳相交和,亨通吉祥,象征夫妻和合,国泰民安。


  北京皇城中轴线三殿的名称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宫门的名字,分别叫“太和门”、“协和门”、“壅和门”。三殿三门的名字连用六个“和”字,在易经中“六”代表阴爻,六为顺,六六大顺之意;与其相对应的是皇城门的“六安”:即“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们”。宫城内外的“六和”与“六安”,象征着“内和外安”、“万事和顺”,寓意国泰民安的政治内涵。


  中国历史上,自两汉起至元代止,有36位皇帝的39个年号,都直接用“和”字命名。与“和”字相关联的如“兴”、“安”、“顺”等字命名的年号,就更多了。用“和”字命名的地名、人名则不可尽数。崇尚和谐的民族观念,可见一般。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虽然有时分裂,或被外族占领,但都恢复统一状态,这是什么原因呢?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曾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比起“。


  汤博士的答案很精辟,所说的“精神文明”,就是以 “和谐”理念为內核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说的“了比起“,就是“和谐”理念形成强大的海纳百川式的“同化”、“融合”、“凝聚”之力。


  当年“礼崩乐坏”孔子周游列国,说仁说愛,呼吁和平;今天“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作为中华文化使者,孔子“周游世界”,弘扬中国“和谐”理念,建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千古一梦,一脉相承。


  “人类命运共同体”,说到底,就是“人类和谐共同体”,这是“和谐梦”,也是“人类梦“。


  和谐必胜!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会立场)
TAG: 王建民
易学服务报告书
中国易经研究学会免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