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0852-93472453
宣传册节气时刻表
欢迎加入中国易经研究学会

张兴语—如何继承、保护和发杨传统文化

时间:2014-08-01 05:45:13 点击: 【字体:

副会长:张兴语


  大家好,肖明宗副会长安排我来讲个话。事先也没有准备,讲什么呢?那就讲讲我心目中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杨的几点我个人的想法。这是一个 “易经研究学会”的会议,显然是离不开《易经》这一主题的,而《易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这一点毋庸赘言。那么,要说清楚“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杨”这么一个话题,我们就要首先搞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都包括哪些内容。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那么,什么是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呢?这样的问题提给大家,估计一下子还很难马上回答上来。事实上,这样的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没关系,这并不是什么要紧的问题。这很可能大家的出发点不同。按西方的分类学理论,笼统的、清晰的描述这样一个概念的确有些困难。或者说,缺乏这样一个描述的基础。什么基础呢?就是先按照分类学上的分类来分门别类的总结出来每一门类的定义,然后再在其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给出总的定义。这样一来,总的定义才会顺理成章。大家看看,如此的分类学是不是很重要?抛开西方现代科学产生于基督教密切相关这一点,西方的现代科学的真正的产生和发展是从分类学开始的。如此看来,分类学似乎很神秘、很重要。可事实上,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有所论述了。大家来看看老子是怎么说的,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这里两次提到了分类学的概念:


  1,名可名,非常名;


  2,有名万物之母。什么意思呢?简单一句话,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的开始,是以万物的产生和命名开始的。命名,就是分类学的概念。而西方近代分类学产生于18世纪。当然,西方分类思想发端的也并不晚,例如,与老子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如此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分类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在西方,而没有产生在中华大地呢?例如我们说《易经》有许多科学思想,涵盖了几乎从哲学、数学、天文学、心理学、逻辑学、精神分析学等等现代学科,却几乎没有一门主流学科产生自我们聊以自豪、号称有有五千年文明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哪?当然,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我们的先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出了问题。或许是信念不够坚定,或许价值观出了问题。总之,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好大喜功,都热恋贴冷屁股似的信奉《岳阳楼记》中的那句名言“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举国上下跟打了鸡血似的,下到引车卖浆之流,上至一方巨贾,都一门心思的都去关心国家大事去了,都崇尚“位卑未敢忘忧国”,崇尚“齐家、治国、平天下”去了,都去搞“集体无意识”的政治游戏去了,很少有人关心个体人权,更不会把研究传统文化当做毕生的追求,这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继承和发杨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说到传统文化,就不能不提到始于周朝的诸子百家,那可是一个鲜有的百花齐放的时代,是中国自由思想的顶峰。一般以为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这样十家。而这诸子百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儒家和道家。最后形成了与外来文化融合的“儒、释、道”三教。这也是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要比这复杂和丰富的多,比如我们的《易经》,比如我们的“四大发明”,比如我们的“琴、棋、书、画”,甚至包括诗歌、舞蹈、医学、宗教等等在内的所有的我们民族独有的、独立发展而成的文化艺术。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坚持我们的民族性,这与与世界沟通并不矛盾。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发展好传统文化,才能为世界文化宝库添砖加瓦,补充新鲜血液。只有坚持和发杨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对世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才能向世界输出我们的文化价值观,亦或是我们的思想。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上世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这就是对中国文化现状的否定,是对一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杨现状的否定。一百多年来,中国不但受尽了屈辱,中国传统文化也被西方文化冲击得晕头转向,价值观发生严重错乱。国家也在制度选择方面摇摆不定,思想意识发生了混乱,凡事都只是进行简单的肯定和否定。闭关锁国固然不好,但是全盘西化显然更加错误。全盘西化会水土不服,或许人们不太认可当今政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似乎是一个捏造的现实来拖延政治体制改革的做法,但事实上,这一说法可能真的有它的合理性,就像南水北调一样,都是水,从南方调到北方就有可能水土不服,造成严重用的后果。这是科学,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简单的照搬模仿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近代中国的命运就像中医所遭遇的命运一样,自西医引进以后,中医先是被打击得七零八落,几近崩溃。慢慢的开始有了中西医结合的提法,但是话语权显然已经到了西医手里,甚至国家规定考核评价体系也必须按照西医学院派的样式去做,直到1998年(我没记错的话)国家卫生部才又下文恢复许可了传统中医“师徒相传”培养模式。今天,我可以用我切身的感受(我去年7月份生病入院检查治疗发现,连阜外、安贞这样级别的医院都不再迷信西医,都选择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欣喜地告诉大家,中医今天正在慢慢走上殿堂,西方医学也正在吸收、借鉴、研究我们的中医理论,真正的“大医学”(不分什么中医西医,相互借鉴,继承和发展)时代就要到来了。这无疑是中医人经过几代的不懈努力得来的成果。这就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成功的范例之一。当然,要让中医发扬过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医人还有付出更加艰苦的道努力。


  (二)如何继承和发杨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并不难,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这一事实就证明了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上是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失误的。但如何更好地发杨光大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并非易事。就前面的提到的问题,可以说明我们在发杨传统文化方面遇到了瓶颈。用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这种状况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那么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只能就我的一点理解和感悟来谈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题外话。我们高夫尔球场边上有一座赵翼墓,在球场外面。是当地市一级保护文物。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保护,保护的钱也不知道被花到哪里去了。这个赵翼是个什么人呢?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清代了诗人和历史学家。曾官至广州市委书记(知州相当于市委书记或者以后的市长)。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他有一首《论诗》是这么写的: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我们就读这一段: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应该是他的传世经典,虽然据我所知只是在业内相传而已(要不然我咋至今才知道呢?)。为啥说道这里呢?因为这里就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的问题。诗的第一句显然是写实的,唐朝诗歌有目共睹,是中华民族诗歌宝库最重要的一个时代,群星灿烂,宛若星辰北斗,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诗神张打油(这是我自己封的,开个玩笑,以后有机会再说给大家听)以外,什么白居易、贺知章、孟浩然等等各个都是重量级人物,都如雷贯耳,其作品估计人人都能出口成章。可是这第二句就值得推敲、值得琢磨了。我们不了解乾隆那个时代的实际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赵翼的诗人称号也全赖于他的古诗(学习唐诗)的成就(据说他写了4800首“唐诗”),这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和传承,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我们今天的情况去大致推测那个时代,今天我们显然已经进入了现代诗歌的自由时代,各种题材的诗歌,甚至流行歌曲(也是一种诗歌的表现形式)精彩纷呈,但人们对于唐诗的热爱丝毫也没有减弱,不要说很多人还在坚守着唐诗的题材,很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不但成为院线演出的题材(例如前些时候流行的唐诗朗诵)而且早已经成为教育机构和家庭蒙学的重要教材。由此可见,乾隆那个时代,唐诗并没有觉得不新鲜,就算是赵翼这样恃才傲物的人物以为不新鲜也没关系,可以用事实说话嘛,拿出一首站得住的作品来让大家评评看。事实显然是不言自明的。所以,这一句 “至今已觉不新鲜”也显然不是事实。后两句感慨,若不是论诗的话,的确精彩绝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先不说这“数百年”的说法是否准确,单就这气势绝对没得说,属于站得住的名句之列。可惜可惜呀。为什么非得论诗呢?!清代就传统文化而言继承得应该中规中矩,除了瓷器和京剧之外,是没有多少创新可言的。就唐诗而言其形式只属于那个时代,随着历史的演进,它已经犹如灿烂的星河高高的挂在了历史的天空,就像之前的诗经、汉赋和之后的宋词一样。其他时代再也很难写出那个时代的风采,就像如今的航天时代再也无法体验到李白《蜀道难》那样的情怀和感叹。就算赵翼的诗歌很有功力,也与唐诗毫无关联,充其量是模仿的“仿唐诗”而已。时过境迁,再想领数百年的风骚只是痴心妄想。


  以上论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简单的继承是没有出路的,所谓的发杨不是简单地模仿与超越,一定要有代表时代精神的形式上伟大创新。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形成和输出我们的思想、新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为目的,用科学的方法来诠释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与普世价值有机的接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我们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


  我们易经研究学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在肖明宗副会长卓有成效的组织和领导下,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国学少年”电视节目的设计和300个《华易书院》的建设规划都十分值得期待。其中《华易书院》的建设,可以说是继承和发杨传统文化的伟大壮举。大家都知道应试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我可以语言,科举制度被慈禧给报销了,我们的应试教育也会很快的消亡。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不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满足求知欲为主旨的话,那么它早就失败了,早就沦为现实的奴隶。这也就是100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几乎没有丝毫提升的内在原因。导致一个满口仁义道德的民族不但最缺乏道德,连做人的底线都被击穿了。当年那么强大的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在仅短短三十年就深陷腐败堕落的泥潭不能自拔;也导致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文明的“热爱教育”的民族不热爱知识,长期处在文盲、半文盲的状态里沾沾自喜。而真正以交流传授知识的书院文化却被遗忘在乡野深山之中成为可有可无的文化符号。这才是中国人真正应该耻辱和悲哀的。今天的大学教育,实际上就是一架制造劳动力的机器,组织形式和机构与国家机关基本类似,可以说官场的腐败早已渗透其中,充满功利和邪恶,其存在的问题明眼人早已经说烂了,就不在这里啰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书院建设是拯救中国教育,拯救中国传统文化唯一可行的道路。而我们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在肖明宗副会长的领导下,在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书院建设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功,作为弘扬传统文化最有效的的载体也必将会对发扬传统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会立场)
TAG: 张兴语
相关文章
易学服务报告书
中国易经研究学会免费预测